2022年10月20日 来源:互联网 OEM代加工网
如今食品包装设计对购买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强了,尼尔森《中国消费市场十大趋势》调查发现,64%的消费者会根据包装决定是否尝试新品,新包装刺激的消费,所产生的投资回报率是广告投入的50倍。
把目光聚焦到食品包装设计上,它们的设计的确越来越好看了,无论是包装造型、整体风格,还是配色、字体等细节元素,食品包装正走向更精致、更年轻的阶段。
为什么食品品牌开始在包装上卷起来了?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快消品行业,外包装向来都是各个品牌吸引消费者的“必争之地”。食品包装设计最终也要服务于零售的本质——销量。
中国人经历着从基本温饱到吃得更好的升级状态,随着供应链的完善和成熟,低卡产品也从“贵且难吃”朝“好吃健康”发展。
基于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被包装设计吸引后,还会关注包装上的营养成分、配料、卖点等的文字信息,比如表里有没有添加剂、能量脂肪高不高、含不含糖...
作为消费者的你,关注过食品包装设计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吗?
还是说看了却没看懂?
今天,设计老司机「唐风汉韵包装创意」带你一分钟看懂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
>>大有玄机的配料表里有什么<<
一般食品配料表是由各种原料名称组成的,别以为各种原料的排列顺序是随机的。各种配料的排列顺序隐藏着“玄机”,那就是原料的添加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配料表中各种配料应按照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照递减顺序排列。”
>>营养成分表到底应该怎么看?<<
我国根据《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采取的是“1+4”模式,即能量+四大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除此之外,食品厂家还可以自行选择是否标示其他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类别。
以下面这张营养成分表为例,第1列我国食品标签强制标示的“1+4”;第2列是展示每100g食品中, 所含各营养成分的量。
特别说明一下第3列的“NRV%[1]”,展示的是每100g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占人体一天所需营养素的百分比。
*[1]NRV全称是Nutrient Reference Values,对消费者来说,NRV%是营养标签中最重要的一项,只要看这个百分比就知道吃100克或100毫升或1份食物能为自己一天带来多少能量和营养。
那么,食品包装设计上的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都有哪些设计规范要注意呢?
配料表设计规范要点
1.配料表应以“配料”或“配料表”为引导词。当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原料已改变为其他成分(如
酒、酱油、食醋等发酵产品)时,可用“原料”或“原料与辅料”代替“配料”、“配料表”。
2.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 2%的配料可以不
按递减顺序排列。
3.如果某种配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配料构成的复合配料(不包括复合食品添加剂),应
在配料表中标示复合配料的名称,随后将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在括号内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标示。
4.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
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5.如果在食品的标签上特别强调一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的含量较低或无时,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
分在成品中的含量。
营养成分表设计规范
常见的营养成分表设计形式有3种:
1.仅标示能量和核心营养素(即上文中的1+4)
2.标注更多营养成分(此时要对核心营养素进行加粗或其他处理使其醒目)
3.附有外文(进口食品)
大家通常会认为,食品包装设计师最重要的审美和设计能力。确实,消费是一种选择,是一种自我表现,想要达到消费者提升生活质量的愿望,就是创新的力量。
包装设计师就是这种自我表现的镜子,为消费者提供发现这种想象的机会,当然,只有美感和商业意识还不够。
作为一个包装设计师,不仅仅要考虑产品的吸睛问题,还要考虑细节上的处理,小到包装上每一处文字信息如上文中提到的包装设计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都需要严格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