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T恤 卫衣 普通食品 成人保健 普通饮品 休闲裤 内衣

遍地开花的南极人,怎么就没有未来?张玉祥第一个不服

2023年03月21日  来源:  OEM代加工网

1953年,苏联遗传学家李森科向斯大林进言: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


专家的理论也站的住脚,只要穿上保暖的秋裤,双腿和关节的抗寒性就会在几代之后丧失,最后就无法在高纬度地区活动。


李森科指望着秋裤南引能削弱中国的软实力,以此巩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统治。


以上这些应该是关于中国人穿秋裤最大的谣言了。


实际情况是,在苏联从地球上消失的前几年,中国人早就已经把秋裤卖到了莫斯科。


到了90年代中后期,秋衣秋裤已经有了更具科技感的名字——保暖内衣。而全中国绝大部分的保暖内衣从哪来呢?


答案是上海。



1996年,上海的俞兆林教授率先打出了保暖内衣的概念,老牌企业恒源祥跟进,以南极人和北极绒为代表的新生代也跳入这个大蓝海。


伴随着明星代言和电视广告,中国保暖内衣的市场彻底火了起来。


如今2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老牌虽然还在市场上活着,却早已面目全非。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从2008年开始。



34岁创业的张玉祥,在金融危机的瑟瑟寒风中迎来了自己创业的第十个年头。


如果要用一个成语形容这十年的话,应该没有什么比“高开低走”更合适了。



1997年,张玉祥下海做起了保暖内衣,凭借着更薄、更暖的特点,南极人迅速走俏全国。


公司成立才四个月,南极人已经做了一个亿的销售额。


放在仓库里的一件件保暖内衣,就是一张张摞起来的钞票。


2000年,行业首创者俞兆林被曝光在保暖内衣中添加了塑料薄膜。其实这是行业的通行做法,绝大多数保暖内衣厂家都是这么干的。


不得不说,学法律出身的张玉祥还是有些眼光,南极人率先在面料中添加了美国杜邦公司的莱卡纤维,当时正值杜邦在国内大规模推广莱卡纤维品牌。


虽然保暖内衣这一行跟时尚感和科技感有距离,但广大消费者哪懂这里面的门道。


第一个吃螃蟹的南极人一下子就跳了出来。张玉祥趁热打铁,趁势请来了天王刘德华,提档升级了南极人的品牌形象。



随着“南极人,不怕冷”的广告在央视黄金时间段播出,张玉祥赚的是盆满钵满。


只不过这时的保暖内衣品牌早已如过江之鲫,加上本身同质化严重,买一套穿三年更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短短5年,保暖内衣市场就已蓝海变红海。


2004年,国内大部分地区迎来暖冬,保暖内衣卖不动了。


为了去掉庞大的库存,张玉祥直接发起了“一元买南极人保暖内衣”的活动,整个行业随之进入价格战。


从价格战活下来的张玉祥等来的不是春天,而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


全行业的惨状大抵相同,订单越来越少,库存越来越多,工厂开不了工,最后只能赔干净后关门。


创业10年的张玉祥走到了事业的最低谷。


生死存亡之际,张玉祥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砍掉工厂生产和渠道销售,只保留“南极人”品牌。


南极人并不是第一家这样做的,2年前恒源祥就跟工厂合作授权商标生产,最后的利润由恒源祥拿走一半。



羊羊羊恒源祥完美演绎了什么叫做羊毛出在羊身上。


但之后南极人更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原因是张玉祥踩中了淘宝的风口。


也就是在2008年,天猫的前身淘宝商城正式上线。


马爸爸为了狙击主打正品低价的京东,也为了扫除淘宝假货横行的风气,淘宝商城对于保证金、商标、品牌店铺数量的入驻标准大幅提高。


政策一出, “白牌”网店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滚滚的流量涌入淘宝商城。


如果你还有印象的话,一定会注意到南极人早期授权品牌的产品,大多是用户对品牌不怎么关心的品类。


在这样的市场里,南极人作为一个10多年的知名品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意味着品质能得到基本保障。



这样一来,南极人贴牌的产品就可以抢下原来那些白牌或者杂牌的市场。对于淘宝商家来说,南极人品牌就成了根“救命稻草”。


2010年起,南极人将销售渠道大规模地转向电商。


到了2015年,南极人借壳新民科技上市,并更名为南极电商,张玉祥也算是功成名就。



在直播横行的现在,很多主播在介绍商品的时候,一定都会加上一句


某某某,大品牌,你放心。



老老实实做生意做品牌的商家不少,奔驰牌的方便面肯定是不会出现在直播间。


但另一个事实是,贴牌货也是直播间滚滚销量中重要的货源。


网上有个名言,叫万物皆可南极人,不明白的朋友可以自行打开淘宝,看看南极人的关键词后面跟了多少好东西。


现如今,很多人看到南极人三个字,第一反应是赶紧划走。


这个曾经的大品牌,早就已经玩过了火。


对此张玉祥很清楚,因为从他跳转船头,奔向品牌授权的不归路时,狂风暴雨早已经在半途了。


不是不到,时候未到。



很多人好奇,南极人的贴牌生意到底是怎么做的?


南极人是一手托两家,一边是工厂型的上游供应商,一边是渠道型的下游经销商。


江湖传言,南极人会专门找那些供大于求的工厂供应商,工厂只要支付10万元保证金,以及每个吊牌8元左右的费用,就可以生产“南极人”牌产品。



对于经销商而言,只需要有跟工厂签订的合同,就可以购买南极人商标再销售。


如果经销商在网上开店卖牛仔裤,同样的两条牛仔裤,在自家网店售价是79元。


而消费者为了避坑,从潜意识里还会选择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所以挂上南极人的吊牌后的两条牛仔裤,在所谓南极人专卖店店可以卖到129元,除掉8元吊牌费,经销商还多了42元利润。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如此操作尝到甜头的南极人的动作越来越快。 2015年,南极电商旗下只有20个一级类目,129个二级类目。


到了2016年,南极电商先后收购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新增一级类目10个,二级类目184个,“南极人”品牌一、二级类目同比增加37和191个。


到了2018年,南极电商现在已覆盖童装、户外运动、母婴、箱包、小家电等多个领域。


江苏南通的南极人床品,浙江绍兴的南极人袜子,广东中山的南极人内裤,给张玉祥“打下了”偌大江山。


大浪淘沙,泥沙俱下,南极人卖贴牌容易,但砸牌子更是分分钟的事。



从2018开始,张玉祥的南极人数十次登上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黑名单。


尽管在卖标前,南极人会要求厂家提供产品质检合格证,但这些合格证只要花100块钱就能伪造。


不少卖标的经销商会以工厂的名义购买南极人的吊牌,然后转卖给小厂商,小厂商贴牌后,再交给下线经销商。



五花八门遍地开花的跨界产品,南极人根本没有精力对产品质量实行严格的追踪。


或者说,他们根本也不想管。


这样下去的结果是,被誉为中国电商第一股的南极电商的股价从2020年7月开始,一路走跌,一路从最高的24块跌到了4块,剩个零头。


2021年度南极电商年报显示,公司营收为38.88亿元,同比下降7%,归母净利润为4.77亿元,同比下降60%,张玉祥的贴牌生意越做越窄。



可在贴牌这条发财路上,南极人永远不缺同行者。


恒源祥和南极人之后,俞兆林和北极绒也加入了贴牌的大军,据网友统计,诸如浪莎、雅鹿,海澜之家、稻草人、皮尔卡丹、红豆早就开放了品牌授权。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


这些品牌都是亲身实践者,它们以前靠着大规模的广告投入,打出了知名度,现在有了溢价能力,很自然地就学起了南极人这门贴牌生意。


只能说中国市场太大了,在一二线城市街头早已消失的品牌,却通过发达的电商找到了更大更深的客户。


贴牌在法律层面并不违法,现在贴牌更成了一门产业。


有专门的中介去公关品牌企业,“他们去告诉品牌企业,有这么一种赚钱的方式,想方设法让品牌企业卖授权,然后他们从中赚中介费。”


现如今除了服装行业,医药保健品也是另一个贴牌盛行的行业,被称为“医药南极人”的就是仁和。



仁和的老板杨文龙只比张玉祥大2岁。


仁和可立克、优卡丹、妇炎洁等产品曾经靠着广告打响了仁和的知名度,现在你只要搜索仁和,却可以看到许多挂着仁和的医药、食品、饮料甚至美妆用品。


普通消费者是不会明白OEM、贴牌还有代加工之间关系的,他们只会认得每一个商品上都有仁和的红白标志。


至于这些产品跟仁和到底是什么关系,真的很少有人会去计较。


比如月销八万的仁和牌男士洗面乳,谁会去关心,发货地浙江金华跟仁和制药所在地江西樟树之间到底有多远。



但这条产业链上的老板都不会小看贴牌,毕竟南极人成功的光鲜就在那里。


只是张玉祥知道,贴牌生意的高光早已不再,要不然南极电商也不会频频花钱买国外的牌子了。


做保暖内衣起家的张玉祥,现在已经是多个“韩流”品牌的背后大老板了,尽管这几年,这些牌子在中国销量也一般。



消费者认牌子,但同时也很会扔牌子,前几年大火的百家好(Basic House)现在有点水土不服了。


其实张玉祥最好的参照对象应该是美国杜邦。


不断研发新材料的杜邦不仅仅是供应商,更通过市场影响打响了自己极具辨识的消费品牌,风靡一时的莱卡就是典型。



只可惜无限贴牌的南极人,早就已经透支了自己。


(OEM代加工网:

上一篇:科研进展丨研究揭示淫羊藿提取物改善肉鸡肠道健康的作

下一篇: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平台协同促进发展 2023中国化妆品科


秋季:合理膳食 祛斑更有效

喂宝宝,普及科学知识

保健品行业仍然“朝阳” 行业怪圈

市保健品安全 “正源行动”锁定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