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T恤 卫衣 普通食品 成人保健 普通饮品 休闲裤 内衣

卖蛋女到保健品大王

2014年04月25日  来源:  OEM代加工网

说话、做事大大咧咧,一口义乌普通话,举手投足有股豪侠之风,这就是俞巧仙给人的第一印象。虽然已是浙江颇有名气的女企业家,她多次表示,不管企业多大,不管赚了多少钱,她都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卖过皮蛋的农家女。
她的第一桶金就是皮蛋。在经历一段令人眼花缭乱的商界风云后,她最终又回归农业,种起了一种传说中无法培植的铁绿色植物。一垄垄田地上,整齐地生长着一种铁绿色的植物,5-8厘米长的茎,其上生长着像冬青树般的叶子。这就是有“ 植物黄金”之称的铁皮石斛。
义乌佛堂镇剡溪江畔,到处是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田。这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名贵珍稀中药种植基地之一,在500多亩种植基地上,栽培着1500万株石斛苗,整个基地光是围墙就有3.8公里多。
这里的女当家就是俞巧仙。十多年前,她在深不可测的义乌商界便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
  • 从卖蛋女到保健品大王
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出身贫寒,白手起家后历经千辛万苦,才闯出了一番局面。比如楼忠福、徐文荣、李书福等人。俞巧仙也不例外。俞巧仙是义乌城西镇蒋母塘村人,父母均为农民。1980年她15岁那年,俞巧仙初中毕业,迫于家境贫困,她不得不过早地步入社会。 打过短工,摘过茶叶,俞巧仙最终选择了卖蛋。一开始,她挨家挨户收鸭蛋,加工成皮蛋后,挑到十几里路外的城里卖。后来,她学会了到农村的代销店和城里的副食品商店推销,让店家代销自己的皮蛋。生意慢慢做大,3年后,俞巧仙成了远近闻名的皮蛋大王。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问世,俞巧仙在其中的副食品市场摆起了摊位。她对此记忆犹新,“刚进副食品市场时,摊位摆在水泥台上,每天不等天亮,就得拉着一车的皮蛋上路,晚上总是要最后一个收摊。那个苦,就不用说了……”接着,俞巧仙走上了一条捷径———品牌代理。她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内做品牌代理的开山鼻祖。一路从金日、万基的地区代理,做到现在国内外800多个品牌的总代理。
  • 大老板蹬三轮车送货
过去20多年的商界闯荡,俞巧仙认为有四次转折。
1990年是第一次转折。那一年,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已摆了3年摊的俞巧仙跟着一帮温州人到了广州。“一到广州,我看傻了眼,副食品居然可以这样卖。”俞巧仙说,“就拿花生、青豆来说吧,我在义乌是一麻袋一麻袋地卖,广州却是一小包一小包地卖,包装相当精致,价格也贵得惊人,一袋18克的开心果居然卖到1.6元!而像泡泡糖、跳跳糖等新玩意,我更是闻所未闻。” 她把所有带来的钱换成了这些新玩意,结果一到义乌便被一抢而空。
此后,俞巧仙频繁穿梭于义乌和广州之间,生意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1994年,俞巧仙已经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内数一数二的大老板了,据说当时义乌汽车站1000平方米的候车室几乎成了她的货仓。
第二次转折发生在1995年,她走上了品牌产品的代理之路。在七八年前的义乌,搞经销代理的人还是凤毛麟角。1995年3月,俞巧仙只身赶往成都,参加年度全国糖烟酒交易会,成功地将“金日”“万基”两个品牌的总代理权揽入怀中,接下来是“生命一号”“东阿阿胶”……那一年,俞巧仙代理产品的年销售额逾亿元,常年为她送货的三轮车就有十几辆,她却还经常蹬着三轮车拉货送货。
代理商做得再大,主动权在厂家手中,最终还是要看人家的脸色。随着厂家直销、连锁配送中心等现代营销方式的出现,代理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于是俞巧仙想到自己办厂、打造品牌,这成了她人生中的第三次转折。
1997年1月,俞巧仙创办的第一家公司———今之康保健品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短短几年,该公司已经拥有花儿红阿胶胶囊、芦荟胶囊、壮骨粉等6个拳头产品。
  • 回归种植业
“我的第四次转折是我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一次,因为选择了种‘仙草’。”俞巧仙笑道。仙草就是铁皮石斛(干品叫铁皮枫斗),有“植物大熊猫”之称,古语称为“北有人参,南有枫斗”。过度采摘、濒临枯竭的野生铁皮石斛,1987年被国务院列为我国重点保护的中药材之一,市场售价高达每千克3000美元。
(OEM代加工网:

上一篇:苏敬轼:百胜集团在华成功的关键人物

下一篇:


秋季:合理膳食 祛斑更有效

喂宝宝,普及科学知识

保健品行业仍然“朝阳” 行业怪圈

市保健品安全 “正源行动”锁定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