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5日 来源:河源日报 OEM代加工网
6月13日,在东源县民政部门的监督下,一家保健品公司收回了此前利用“义诊”名义销售的部分保健品,并将销售所得34714元退回到该县黄田镇17个村购买了保健品的村民手中。
原来,在6月2日至8日7天时间里,这家名为武汉时珍堂生物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时珍堂”)持有关部门关于开展老年人健康促进活动的通知,到东源县黄田镇为村民“义诊”,并在“义诊”中趁机夸大病情,大卖保健品。
■事情经过
看病村民人人“病情严重”
6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东源县黄田镇陈村村。当地村民说,6月4日他们接到村干部的通知,称有医疗队免费为村民义诊,要他们到村委会接受检查。医疗队主要是量血压和验血,检查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让村民不解的是,一番检查下来,所有参加检查的人都被告知病情严重。“你的身体不怎么好,需要保养,我给你推荐一种特效药,保证有效。”在“医生”的不断推销下,部分村民开始相信他们所推荐的特效药,于是你100、我200地开始掏钱买药。该村当天接受检查的110位村民,有25位村民购买了“特效药”,总价值6596元。
记者看到,“特效药”有两种,一种名为“时珍牌紫苏油胶囊”,每盒100粒,包装盒上标注有“保健食品”字样。另一种则是“智能天然液体钙”,每罐200粒,没有外包装。村民介绍,“紫苏油胶囊”每盒售价169元,而“智能天然液体钙”售价50元,皆标注由“湖北李时珍保健油有限公司”生产。
记者了解到,黄田镇有17个村的部分村民参加义诊,每个村都有一些中老年村民买了“时珍堂”销售的保健品,总价值3万多元。
销售保健品“义诊”被叫停
6月8日,东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接群众举报,称“时珍堂”医疗队借“义诊”的名义在黄田镇“卖假药”。
执法人员迅速赶往黄田镇,联合当地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一起前往“义诊”现场检查。
执法人员在检查时发现,“时珍堂”医疗队所销售的“时珍牌紫苏油胶囊”和“智能天然液体钙”,仅“时珍牌紫苏油胶囊”的外包装盒上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而“智能天然液体钙”没有外包装盒,因此暂未能鉴定是保健食品还是药品,且不是群众举报所称的“假药”,但“时珍堂”以“义诊”的名义销售保健品属非法宣传销售保健食品行为。
记者了解到,6月8日,“时珍堂”医疗队“义诊”行为被执法人员现场叫停,同时当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部门回应
东源民政部门:勒令停止“义诊” 全额退回销售款
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时珍堂”医疗队来村里“义诊”前,一位王姓负责人出示了广东省健康教育协会(以下称“省健协”)《关于在全省开展中老年慢性病防治健康促进活动的通知》和东源县民政局《关于在全县开展老年人健康促进活动的通知》两份文件的复印件。“没想到‘义诊’时,这些人竟推销起保健品来。”
6月12日,记者从东源县民政局了解到,该局是根据省健协相关文件精神下发《通知》的,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活动主要内容有免费赠送药品、开展老年人健康咨询和自愿检查活动、组织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印发健康教育科普宣传资料4项。
记者注意到,在东源县民政局下发的《通知》中,没有任何允许“时珍堂”借“义诊”销售保健食品的字样。
6月8日,“时珍堂”医疗队“义诊”行为被东源县药监部门执法人员叫停。东源县民政局在第一时间勒令“时珍堂”停止一切“义诊”活动并按原价退货,然后协助有关部门处理问题。在该局的监督下,“时珍堂”于6月13日收回了6月2日至8日期间在黄田镇利用“义诊”名义销售的部分保健品,并全额退回销售保健品所得款项。
市卫生部门:根据规定,义诊不准卖保健品
记者从市卫生部门了解到,社会团体组织义诊必须先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经审查同意后方可举行,且在义诊活动中不准推销保健品、药品、医疗器械等。
据介绍,义诊组织单位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内容开展义诊。发现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卫生行政部门将立即责成义诊组织单位停止义诊,并依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对相关机构和人员予以严肃处理:一、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擅自组织的义诊;二、组织非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或非医务人员参加的义诊;三、在义诊中推销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非法作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广告或从事其他商业活动;四、超出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义诊内容,擅自变更义诊时间、地点等;五、弄虚作假骗取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其开展义诊或骗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同意其医务人员参加的义诊;六、在义诊中进行封建迷信活动。
提醒
保健品不能治病
据市卫生部门介绍,测血糖、血压等不仅是体检活动,而且是一种医疗诊治行为,受到相关卫生法规的严格控制,保健品公司未经卫生部门备案不能进行义诊、体检等活动。
据了解,保健品主要指保健食品,我国卫生部审批的保健食品分为免疫调节、改善记忆、减肥、美容等22种保健功能。
群众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保健品不是药品,它没有治疗疾病的功效,更不能替代药品。保健品对某些特定人群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不是人人都可以食用的。特别是一些急、慢性病人,最好去看医生。第二,服用保健品虽然不像对待药品那样严格,但也需群众按自身机体需要使用。第三,由于很多保健品都是通过补充某些营养素而达到保健功效,但营养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补充营养素会对身体不利。
上一篇:一边治病一边开店?
下一篇:你知道当今的十大暴利行业吗?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