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年被称为中国“法规年”,针对食品尤其是保健食品的新法规不断出台,但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却是:在新法规不断出台尤其是在国家加大对保健食品广告整治的时候,保健产业中的违规事件还是层出不穷,近来被以央视为首的各大新闻媒体披露的“哈佛代高乐”事件;“安利公司标签事件”又给风雨飘摇的保健产业带来令人痛心的冲击!社会各界一连串的问号在拷问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工作哪里去了?!
笔者在编辑制作本期标题新闻的内容时,不断在脑海里闪现这样的画面:丰收在即的稻田里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们为了保证丰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稻田里四处插了许多稻草人,目的就是吓唬那些破坏丰收果实的飞鸟;飞鸟刚开始时看到这些稻草人时确实很是守规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但是飞鸟被进食的欲望所支配,只能冒着危险擦着地皮快速叼食,如是几次,飞鸟们发现外表威严的那些“人”丝毫不为自己的违规行为采取任何措施,随之所有的鸟儿就大胆地随心所欲的在稻田里大吃起来,甚至还要到那些“人”的头顶上歇息;而那些自认为依靠这些稻草人就能确保丰收的农夫肯定会为自己的这种徒有虚表的管理方式自尝苦果!
完善制度仅仅是我们保证保健产业能够获得丰收的主观愿望,而长期有效、措施得力的监管才是我们能实现美好愿望的最有力保证!
我国保健品产业走到今天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监管失控是根本原因,当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成为“稻草人”时,再好的规章制度也就成为形同虚设的摆设!俗话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健康产品网(庶正健康)》从本期开始对美国、亚洲近邻韩国、欧洲发达国家瑞士这三个非常有代表性国家对本国保健品的监管工作进行报道,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相关监管部门起到借鉴作用,能够让监管工作突破以往“稻草人”式的被动局面,真正把监管工作做到位,从而使我国保健产业能够象发达国家一样,进入一种良性发展的轨道。
美国对国内保健产品监管三板斧
一、从原料上严格把关严禁对保健产品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近10年来,保健食品市场在美国迅速扩大,目前其规模约为190亿美元,美国国内的生产商达到上千家。美国的保健品种类极其丰富,在各个超市或药店,保健品几乎都要占据几排货架。在各个商业区或者购物中心,都可以看到“ 健安喜”、“维生素世界”等形形色色的保健品专卖店。
在美国,保健品被称为“膳食补充品”。尽管保健品属于“食品”范畴,但美国政府对保健品安全丝毫不敢马虎。任何保健品和食品等“入口”的东西都必须严格符合卫生及安全标准,否则生产和销售厂商要么会被巨额经济处罚弄得倾家荡产;要么吃上官司,面临牢狱之灾。记者在美国这几年,还未听说过伪劣保健品造成危害的报道。
美国于1994年颁布了《膳食补充品健康与教育法令》,1997年又对此法令中有关膳食补充品标签管理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该法案在保护保健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严禁对保健品进行夸大和虚假的宣传。
依照法令,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负责对保健品进行监管。在安全管理方面,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抓住保健品生产的根本环节:原料。根据法令,对于保健品内含有的任何一种新原料,厂商都必须提供相关实验数据,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将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性审查,以验证该成分确实安全;原料一经审查通过,任何保健产品均可使用,不必再注册登记。法令还规定,保健食品中包含的成分超出或少于标签上所注明的剂量,含有标签上没有的成分或者细菌、杀虫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都被视为“掺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有权对厂商采取惩罚措施,甚至把这类产品清除出市场。
二、对产品标签严格规定
对于保健品的标签,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也有严格的规定。据了解,保健品标签上除了名称、各种原料含量、生产日期、生产商、包装者、销售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外,还必须注明“某某补充品”的字样,如膳食补充品、维生素E补充品、草本补充品等,这主要是在敬告消费者,不能将保健品作为主餐食品大量或者单独食用。
另外,美国保健品的标签上还必须有“补充成分表”,详细标明该保健品中膳食补充成分的含量。例如含有维生素D的钙片,其补充成分表中,就要标明每片钙片中,钙以及维生素D的含量。除了主要膳食补充成分外,保健品中的其他含量也要详细列出名称,如钙片中还含有矿物油、玉米淀粉、二氧化硅等十几种成分,都要进行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保健品制造商如想在标签上声明该产品有什么保健功能的话,就一定要同时在标签上声明:该产品不能作为诊断、治疗或者预防任何疾病使用。因为在美国,只有药品才能做出这些关于疾病疗效方面的声明。
三、消费者维权意识强 法律规定非常详细 大厂违规更受重罚
美国保健品市场巨大,竞争激烈,但是在电视节目中很少看到保健品广告。事实上,一般只有在专门的健康类杂志中才可以看到相关产品的广告。即使在广告中,美国的保健品生产商也不敢盲目夸大自己的产品效果,相反,它们在措词上显得过于“胆小”,例如经常使用“该产品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什么问题”,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请咨询医生意见”等。这主要是因为,一旦保健品出现夸大其词的情况,让消费者抓住小辫子,那么在美国这个爱打官司出了名的国家,绝对会“吃不了兜着走”。
消费者所以维权意识强,关键在于美国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是全方位的,维权法规制定的非常详细;当这些权益受到损害时,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大,尤其是对那些大企业大品牌的处罚就更为严厉。
编者后记:从美国对保健食品的管理方式看,完全是在如何进行有效监管上做文章,完全是对口管理,决没有政出多门的现象,在源头生产上采取低门槛高水平监管模式能够让企业操作自如;在流通领域对商家严格监管的力度更大;对消费终端更是采取全方位的监管,保证了产业链处于和谐发展的态势。所以,虽然只是三板斧,但是却全“砍”在产业要害之处。这也是美国保健品产业能够稳步发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