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5日 来源:中国医药报 OEM代加工网
“浙江省中小医药企业60%面临生存危机,其中面临亏损的占到30%。”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赵博文表示,“这里有机制上的问题,也有结构上的问题。”而在江苏,记者也听到不少关于医药中小企业关门闭户的消息。
在赵博文看来,中小企业成长之初往往得益于“船小好调头”。但是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就会面临发展的瓶颈,比如说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融资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弱等。一旦碰到外部政策的调整,由于自身积累不够,应对起来常常是力不从心。
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国有6万多家中小企业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资金问题而被迫关门。在原材料价格持续猛涨、用人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减少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企业普遍面临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的困境。而金融机构信贷紧缩,直接使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份国民经济数据显示,8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了4.9%,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了10.1%。有分析师指出,通胀压力的下降固然将为政府出台措施保证经济增长提供更大空间。但是PPI和CPI“剪刀差”的持续倒挂,将会增加企业成本,使得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率降低,对上市公司盈利再次产生打击。事实上,一些证券分析师开始大规模调低2008年上市企业的盈利增速,并将2009年上市企业盈利预期增速下调得更低。
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使得企业资金链普遍出现紧张。而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难控制等原因,本身就较难从大银行获得贷款。在政府“信贷从紧”的货币政策之下,中小企业更是望“贷”兴叹。
“医药行业洗牌的速度在加快,中小企业本身生存压力很大。中小企业之所以往往被称为‘还没完全长大的企业’,就在于它本身在经营管理上还存在这样那样问题,政府应该给它们长大的机会,在政策上对它们予以一定的扶持。”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说。
金融措施助企业脱困
8月底,央行调整了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境内金融机构的信贷额度,这项新政出台将给境内银行增加约2000亿元的信贷额度。针对新增贷款规模的使用方向,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各银行要将新增贷款规模真正用于小企业,力争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单独安排小企业信贷规模,单独考核。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
9月16日,央行全面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同时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表示,此次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对短期贷款下调幅度更大,体现了对短期经营性贷款的支持。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则体现了差别对待和结构性政策特点。中小银行多为中小企业服务,这次下调实际上体现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数据显示,8月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5万亿元,以此计算,此次部分金融机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解冻的资金规模约为900亿元。
北京华靳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任立表示,国家相关金融措施的实施将大大缓解目前受资金困扰所造成的中小医药企业步履维艰、捉襟见肘的局面。
“我认为中小企业出现的融资困难,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销售不够理想,赢利水平不高。说穿了是企业管理出现了问题。”宝光药业副董事长赵郑说。他认为,中小企业应该有中小企业的活法。如果中小企业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急于借贷融资,极易造成企业经营效益良好的假象,最后可能出现失败的结局。
“我相信如果一家企业市场销售旺盛,赢利水平较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肯定会向其贷款。在银行贷款积极为中小企业‘输血’的同时,企业也应该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赵郑说。
与此同时,业内专家也呼吁相关政府积极建立起医药行业的退出机制。
“适时建立退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业内一位权威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有准入机制,但是由于执行不够严格,尚未形成退出机制,导致企业只有‘生’没有‘死’,企业数量大大超过欧美发达国家。即使有大型企业希望能够收购重组一些中小企业,在政策层面上有时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如果政府能够引导一些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有序退出,不仅能够加大行业的集中度,同时也能给这些中小企业另一条生存之路。”
上一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