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T恤 卫衣 普通食品 成人保健 普通饮品 休闲裤 内衣

虚假保健品,何来如此魔力?

2014年04月25日  来源:互联网  OEM代加工网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随着“五一”小假期和母亲节的临近,各种各样的保健商品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热销。而某些经销商将一些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械的功能无限夸大,使某些老年人以高价购买了名不副实的保健商品。虽经媒体屡次披露,但某些老年人还是会上当受骗,“执著”到底。到底是老人盲目所致还是某些经销商销售手法“高明”呢?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老人的“执着”

  走进家住幸福花园的吴大妈家里,记者就被眼前的阵势吓了一跳,客厅里堆满了不知名的保健品,整整占据了半间屋子,吴大妈的女儿告诉记者,为了买这些保健品,老人已把多年来的积蓄花光了。“花钱买药不怕,但她乱吃这些所谓的‘保健品’,身体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差了。”

  在某税务机关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前些年某保健器械刚在唐山兴起的时候,他的母亲就花1.5万元买了一个理疗床,说是又能降血脂、降血压,还能软化血管……总之是包治百病。可用了不到半年,感觉没什么效果,理疗床就被闲置了。现在他母亲加入了某健康体验馆后,花3000多元买了一张床垫,王先生发现其与几十元的电热毯没什么区别。后来,母亲又吵着要买一种据说对控制高血压很有帮助的手表,在孝道面前,王先生无奈地屈服了,花了1000多元给母亲买了一块。戴上手表后,母亲就把降压药给停了,可用了一段时间后,血压非但没降,反而升了不少。“原来高压只有150,现在成180了,还不听劝,非要继续戴。”

  虚假保健品如何“走进”老人家

  记者通过采访市消协等有关部门和实地走访后了解到,以下几种方式是某些经销商惯用的推销手段。

  免费体验。一些所谓的保健器械经销公司,聘请专人在公园、社区等老年人聚集的地方举办保健知识免费讲座,聘请“顾问”给老年人讲解一些简单的病理知识,让其相信他们推销的保健商品从“包治百病”到“绝对根除”,确实“疗效神奇”。

  熟人介绍,以身说法。一些保健产品销售公司为了销售,常会让一些老年人给他们当托儿,以帮老年人赚钱为由,让老年人加入到销售队伍中来;或以给其折扣、提成为诱饵,让老年人推销产品。而老年人之间见面谈论最多的就是健康问题,看到自己熟悉和亲近的人使用过,很容易相信。

  借义诊名义推销产品。一些经销商打着免费办义诊的幌子,通过免费给老年人看病、体检,来推销保健品。义诊中,一些所谓的“名医”给老人们查出各种急需治疗的莫须有的“疾病”。

  温情麻痹是关键

  为什么某些老年人屡屡上当受骗却还如此“执著”呢?是老人盲目所致还是经销商销售手法“高明”呢?就此,曾经花万元高价购买了一台理疗床的王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经历。

  “那家健康生活馆就在我们小区内,刚开张那会儿早上8时许,馆内的工作人员便穿戴整齐,站在门口笑脸相迎,见人就亲热地唤着‘大妈’、‘大爷’,对有些常客还‘爸爸’、‘妈妈’地叫着。通常,前10名到达的顾客还可免费得到派送的若干小礼品,为此,有的老人早上晨练后,不到7时就来等着开门了,先到者就可以开始免费使用室内的健身器械,体验理疗床等保健仪器。9时左右,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一同跳健身操,气氛热烈。”王女士告诉记者,自从退休后,就成天觉得不舒服,自从来这里免费体验了某品牌的理疗电磁床以后,身心日渐轻松。而同去的不少老人也都表示,感觉身体各方面都比以前状态更好了。所以,在体验了一个月后,王女士和许多小区内的老人购买了这家健康生活馆的理疗床等保健仪器。可随后,这家健康生活馆便人去楼空,王女士和其他老人购买的保健仪器在以后使用过程中再也没有了所谓的神奇功效。对此,心理专家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钟静告诉记者,其实,某些仪器的效果极为有限,有些也许根本就起不了任何理疗作用,但是馆内有规律的文体活动,不仅让老人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也让不少老人退休后原本狭小的生活空间得到了拓展,身心得到了愉悦。钟静觉得,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拓宽养老渠道,加大社会化养老的内容,在保证老人物质生活的同时,多开辟一些老年人从事文体活动的场所,多组织一些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某些健康生活馆的暴利销售活动。

  如何正确选购保健品

  就“如何选购、甄别保健品”这一问题,市消协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确实需要购买保健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保健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只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具有治疗疾病作用。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首先要弄清楚自己需要购买的是保健食品还是药品,不要轻信保健品广告和销售者宣传时所说的治愈各种病症的承诺,切不可把保健品当成药品来治病。应到有营业执照和有资质的正规销售部门购买保健品,对上门推销人员一定要提高警惕,要认清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仔细查看包装上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购买保健器材时则一定要看产品是否具备相关权威部门的鉴定、实验证明、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和厂家的保修承诺,产品的售后服务是否完善,在使用中要注意体会是否对身体有保健和辅助治疗的效果,这样才能确保自身的健康和使用安全。购买保健品时勿忘索要发票和购物凭证,以便事后维权。此外,不要轻易参加某些厂家、商家的讲座,也不要留下自己的家庭地址和联系电话,以免上当受骗。本报记者闫妍

(OEM代加工网:

上一篇:散步别绕楼,尤其在春天

下一篇:乳业巨头光明进军保健品


秋季:合理膳食 祛斑更有效

喂宝宝,普及科学知识

保健品行业仍然“朝阳” 行业怪圈

市保健品安全 “正源行动”锁定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