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T恤 卫衣 普通食品 成人保健 普通饮品 休闲裤 内衣

进口鱼油保健品 原料等级差别致产品鱼目混

2024年02月29日  来源:互联网  OEM代加工网

 深海鱼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调节血脂、血压,缓解关节疼痛等作用,是近年来国内畅销的保健产品。而进口鱼油产品由于“高大上”的出身,更是受到消费者热捧。据检验检疫部门统计,2015年全国共检验进口鱼油及产品4.87万吨,货值达9892.5万美元。那么,一粒粒金黄透亮饱满的进口鱼油胶囊,是否真像看上去那么美,选购上又要注意什么呢?让我们来详解一番。

  原料等级差别导致产品鱼目混珠

  目前市场上的鱼油原料分为三个等级:食用鱼油、饲料鱼油和工业鱼油,仅食用鱼油可供人类食用。食用鱼油为深海鱼类体内不饱和脂肪的简称,一般以寒冷地区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等鱼类脂肪作为提取来源。而近年来随着海洋资源逐步衰退,海水或淡水养殖鱼类甚至水产加工下脚料被大量用于提炼食用鱼油产品。而国外部分食用鱼油加工企业对鱼油原料管控不严,导致进口食用鱼油产品也存在品质参差不齐的现象。据IFFO(海洋原料组织)称,全世界至少三分之一的食用鱼油原料来自水产加工回收废料。养殖鱼类及其下脚料提取的鱼油营养价值低,且很多存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残留以及重金属超标的风险,长期服用对消费者健康相当不利。

  同时,目前国内市场上部分不法商贩从水产加工厂购入低价饲料鱼油甚至工业鱼油,通过精炼提纯来冒充进口深海鱼油产品出售给消费者,或者在进口鱼油中添加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等低价油脂,长期服用这类掺假产品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产地不重要,DHA和EPA含量才是鱼油品质关键

  据检验检疫部门统计,2015年我国食用鱼油进口主要来自秘鲁、越南、印度、挪威等国,其中越南、秘鲁和印度排名前三,占全部进口量的95%以上,而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进口鱼油总量不超过5%。我国市场上的深海鱼油很多都印有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等字样,存在欺骗消费者的嫌疑。众所周知,影响鱼油品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DHA和EPA的含量;一个是有害杂质的含量。前者决定它的“功效”,后者影响其安全性。但是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这些因素都取决于厂家本身。目前由于深海鱼油的保健品属性,国内外对它的组成成分并没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所以是否可靠取决于厂家的诚信。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鱼油保健品多为胶囊状,我国相关标准中对该类鱼油胶囊有详细的规定,除了要求DHA和EPA的含量要满足标签中的标示量以外,对其他重金属、致病菌等项目都有明确要求。其实国外市场上曾发生美国、英国多家知名供应商的十余个品牌鱼油多氯联苯超标的情况,因此全进口的鱼油产品也并非万无一失,国内也不乏有质量过关的高品质鱼油保健品。

  如何选购安全有效的鱼油产品

  其实,不管是进口货还是本土货,安全有效才是选购鱼油产品的唯一标准。鱼油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消费者该如何分辨呢?

  首先是看外包装,鱼油产品属于保健食品,外包装须有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并且还必须标注EPA和DHA含量和保质期等相关信息。鱼油胶囊的胶皮一般为浅黄色或红棕色,有明亮光泽,70℃至80℃的温开水就能溶解胶囊皮。其次是看内容物,好的鱼油呈淡黄色,色泽清纯,明亮,鱼油胶囊颗粒均匀,不含杂质。优质的鱼油软胶囊入口咬破后应有淡淡的鱼腥味。最后是看产品流动性,如果将高品质的鱼油和普通鱼油同时放入冰箱30分钟以上,普通鱼油在零摄氏度以下将凝固结冰,而高品质鱼油则仍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另外还要提醒消费者,不同类型的人群适用的鱼油保健品也不尽相同,例如青少年和孕产妇应补充DHA为主,中老年及血脂高的人群应补充EPA为主,但EPA含量高的鱼油产品则不适用于有出血倾向的人群服用。

  榕城连续高温,越来越多的市民减少外出,许多上班族选择打电话叫外卖或通过网络订餐,餐馆的外卖生意跟着红火起来。因为天气热,食物容易变质,外卖食品安全能否得到保证引发不少人关心。

  据报道,北京、上海等多地已出台网络餐饮相关监管规定,严防“黑作坊”经营。但相关调查发现,部分第三方平台未公示商家食品经营许可证,还有商家未按当地规定在外卖包装上标示安全食用时限。

  目前,多地对网络餐饮包装提出要求,北京、四川等地均规定需标明食品烹饪时间和安全食用时限,但不少消费者及餐饮店工作人员均表示不清楚这一规定。

  外卖包装上要标示安全食用时限?还真有这样的规定。记者查询到,今年5月11日,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网络订餐送餐服务(包括餐饮服务经营者自行送餐、第三方平台或第三方物流送餐)应当在网络平台醒目位置标明外送范围,并选择对距离近、可短时送达的消费者送餐,通过在送餐容器外包装加贴标签等方式标示食品加工时间和安全食用时限(10℃~60℃条件下,烹饪至食用时间应在2小时以内),提醒消费者尽快食用。

  “主要是因为许多食物在加工后都处在有菌的环境中,特别是在夏季,气温很高,食物超过2小时就可能变质,再食用容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榕餐饮业内人士解释称,规定外卖包装加贴标签等方式标示食品加工时间和安全食用时限,主要还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

  不过,记者走访榕城快餐市场发现,多数外卖盒饭包装上未标示安全食用时限。据了解,一些快餐店的外卖饭菜在上午10时开始准备,12点前后开始配送,盒饭从制作到销售就要花一两个小时。虽然有明文规定,但快餐店经营者对此知之甚少,个别经营者甚至认为盒饭不存在保质期的问题。一名快餐店的员工说:“外卖是现做现卖,并且下单后就配送,不存在不新鲜的问题。”昨日记者在福州多家快餐店看到,这些外卖盒饭包装用的塑料袋和饭盒上也没有按规定标注制作时间、保质期限等信息。

  “烹饪至食用时间在2小时内,实际上快餐店做到这一点存在很大困难。”福州杨桥路某快餐店负责人许先生说,外卖食用时限规定的出台,对外卖的物流时间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由于配送时效及夏季客流量大的问题,很多快餐店很难做到这一点。许先生说:“即便按规定实施,包装上的时限标签也可以作假。不过,现在快餐店一般会规定下单后盒饭送达的时限,超过配送时限,送餐员就有可能被扣钱,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盒饭的新鲜度。”

  对此,餐饮业内人士介绍称,由于快餐行业点多量大且具有流动性,给食品卫生的监管带来较大难度,至于盒饭是什么时候做的,能否在2小时内出售,很难做到全程监控,所以,在饭盒和塑料袋上标注保质期限,实施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OEM代加工网:

上一篇:如何在“多病之春”防患于未然,听听中医怎么说

下一篇:纺织服装产业园如何走好低碳之路


秋季:合理膳食 祛斑更有效

喂宝宝,普及科学知识

保健品行业仍然“朝阳” 行业怪圈

市保健品安全 “正源行动”锁定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