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9日 来源: OEM代加工网
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纺织第一的制造、出口和消费大国。2022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超6000万吨,占世界50%,纺织服装出口3409亿美元,占比稳定在全球三分之一。纺织服装业最早在国内提出和践行CSC9000T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在全球同行业中,减排降碳技术水平处于先进,较早接受和实施ESG战略(环境、社会、治理)概念与评估。
现代时尚行业面临人类共同的气候和环境挑战。第一,纺织服装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水污染、不可降解化学纤维和化学物使用;其次,作为最大量的消费品在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能源和水的消耗,过度包装,过度消费,包括“用即弃”产品和“快时尚”模式产生的大量过剩库存,过季产品的不当销毁;第三,过度放牧、向自然过度索取等,给生态系统带来了诸多破坏。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目标,需要解决许多矛盾和难题。我们可以从园区的实践,观察中国服装行业的低碳之路。
一、服装纺织产业园的生态化、集约化转型
产业园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包括清洁生产、绿色低碳和再生循环的环境生态,广义的,也包括和谐协同、竞争合作、纵横向集约、社会责任和健康的产业生态。
如云南德宏和广西河池的由缫丝企业主导的桑蚕茧丝绸产业园,集农工贸和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从科学育种、种桑养蚕到缫丝、织造、染色并向下游高端丝绸服饰产品延伸。种桑养蚕是“碳汇”的过程。以河池为例,90多万亩的桑田,其中很多是零散的荒地、边坡林地和低效田改造而成,高端蚕丝产出占全国一半,桑田的蚕茧产值加上用桑枝栽培有机木耳,每亩农业产值近万元,衍生十数倍的厂丝出口和下游的高端丝绸产品产值,以及丝蛋白保健和美容产品。
缫丝过程中,废水经处理后回用,排放的水和固弃物可用作有机肥,继承了数千年前中国祖先“桑基鱼塘”的和谐共生生态理念,做到了零碳和零排污。科学种桑养蚕不仅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企业效益和工人收入,还带动了当地农户脱贫解困。缫丝企业指导蚕农科学种桑养蚕,并保证最低收购价。这种生产关系彻底改变了三十多年前“桑蚕大战,茧丝大战”和“追底杀低”的恶性竞争的行业生态,成功实现“东桑西移和东丝西移”,使之成为全球最大的丝绸核心产业区。
在新疆,棉花基地和大型纺织产业区里,薄膜播种,节水滴灌,北斗导航的无人机精准撒药,机械摘棉,降低劳动和物流成本,减少人工、用水和用药,为纺织企业提供了优质棉原料。
此外,专业化、集约化的集聚方式也提高了园区的碳效率。
产业园集约化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按产业链集聚。即从原料、半制品、成品到服装的纵向一体化及按价值链集聚的产业园区。从设计、研发到商店(D2S)进行垂直整合,这种模式可以加强衔接,减少交易成本和内耗,提高生产和物流效率;第二类是沿产业横向集聚。围绕时尚市场的同心化整合,即以服装、饰品、包袋等各类时尚产品构成完整配套体系,以更低的能源消耗提高价值,引领时尚。
二、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转化
“低碳”并不仅是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和降低碳排放,而更应该注重提高能源效率(包括碳能源效率);通过各种技术包括管理创新提高能效,即在同样能耗水平下,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与制成率、产品价值、产品寿命,降低制造成本、使用成本。否则“双碳”目标不可能达到。
据了解,山东的某纺织企业,通过数字智能化绿色转型生产效率提高45%、运营成本降低34%、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和用工成本分别降低35%和55%、仓储用地节约60%、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3%,更促进全国高速公路和高铁在建设和应用全过程的节能增效降成本。
低能耗、低排放、少水和无水介质染色整理工艺与技术,数字化喷墨印花、转移印花,激光刻花等纹样表达技术,减少了能耗和污染,丰富了织物色彩的表现方式。无锡一棉纺纱的工艺创新和流程再造,加上先进智能装备,使万锭综合用工降低到十人以下,夜班熄灯运转,无人静默生产。细纱机电子车头智能控制加伺服电机,不仅降低能耗,且促进小批量、多品种、高附加值的柔性化和快速反应体系完善。
苏州市盛泽镇的织造企业用平衡车为挡车工代步,用工业手机APP加智能传感器帮助优化巡回路径和简化操作流程,大大改进设备运转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成倍提高工人的看台数和收入,而劳动负荷不升反降。这种方式被园区的其他企业和部门学习、复制和进一步创新。
青岛的某腊染企业,在生产流程中需要大量热能,公司利用回水余热技术装备和流程再造获得显著成效。回水余热收集和利用已成为染整企业的标配。
单件流生产系统(UPS)在服装行业的普遍运用,不仅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质量,降低在制品(WIP)、增加工人收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并减少剩货、缺货损失和仓储成本。
在绿色低碳的创新中,专业产业园区通过智力、技术和知识资源的集聚,产生极化效应,园区成为技术引领示范与标准。这些新技术知识通过园区外的知识溢出与学习,促使园区内外上下游相关联动、协同创新,加快了科学范式转移和技术转化,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和场景。
三、数字智能化赋能绿色低碳新场景和新质生产力
降碳要关注降排碳量和碳效率;更要关注信息、数据、智力、知识等非碳资源创造的新质生产力。
创新的时尚产品设计,如带有柔性光伏电池的户外太阳伞,每天可产生一度电,供用户和消费者充电、通讯、放送视频等,创造了商业模式,开拓百亿级的市场,也促生了新的纺织产业园。新的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可应用于保健、户外工作、运动、儿童和老人监护等,开拓了纺织业新的应用领域和场景。
大数据控制和调度的运输体系,自动仓库和数字配送中心,数字化的单位托盘和带有电子标签的集装箱的应用,大大减少运输空返率和纺织品与服装的包装损耗和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提高物流效率。
园区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对全产业链产品进行溯源,为绿色降碳和碳交易提供依据。应用大数据等对市场和产业的供需动态分析,为企业提供精确的绿色清洁和市场趋势的全景图,帮助企业均衡产销、动态监测、严格控制、精准施策,减少浪费和风险损失。
四、纺织产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
过去,江苏丹阳的户外纺织品的边角料处置是个难题。现在,用这些废料设计加工成风格独特的个性野餐垫,成为满足新生活方式需求的热销商品,户外用品爆款,变废为宝。
宁波慈溪再生聚酯纤维产业园,用废聚酯瓶生产高品质纤维。开发了先进的瓶盖分离设备,提升瓶料的质量,减少洗瓶产生的污水。而江苏和浙江织造染整产业园,则用再生聚酯纤维生产出优质时尚面料,替代动物皮草,减轻皮革业的污染,产品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太阳能、风能和回水余热的利用已成为很多产业园区和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但风、光等绿能依然存在着供电不稳定、成本高、分散且控制管理难,投入大和回收期长,使大规模工业应用受限。
纺织服装产业园的绿能推广实践做法以下几种,第一,与园区主电网一体的分布式管理系统,使分散能源集中统一收集、均衡调度、稳定供电和降低成本;第二,绿能使用的绿证和产品链分担机制——让卖家、消费者共同为额外绿能成本分担;第三,使用绿能的企业将此纳入持续时尚品牌战略和参与碳交易。
五、产业园的低碳治理与转型之路
产业园的碳治理就是要让各方的绿色低碳行动与社会目标相向而行,激励企业绿色低碳的同时,帮助把企业做好。
首先是科学的碳目标(SBTi)设定。由生产和制造企业与客户买家等共同设定和公示减碳目标,核查实施低碳项目的组织边界,识别温室气体排放和量化指标,制定减排技术、策略、实施规划和路径,通过第三方认证。以山东某大型出口鞋企集团旗下的绿电工厂项目为例,企业与客户设立减碳目标:以2016年为参照,到2030年每双鞋减碳40%。该集团于2022年签订绿电购电合同,成为100%绿电工厂,而客户愿意分摊升高的绿电成本。尽管绿电增加了制鞋成本,但中长期绿电价格可预期,且未来可抵扣碳排放,有利于应对诸如碳关税的规制变动。
通过碳足迹溯源进行碳确权,是碳治理的前提:计量每件产品的生产全过程的碳耗,确定碳耗的责任者或碳汇的贡献者,分析碳排放量和成本并优化改进,将已确定的碳权益核价交易。这种市场主导的治理模式能公平合理地将社会成本内化,将社会环境、公共效益(成本)和企业效益联系在一起,使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相向而行。区块链作为提供碳耗和碳权的“公共账本”,已经在推进可持续时尚中应用。
重要的是构建ESG框架下的产业园低碳治理体系。产业园的碳治理有如下重点方向:1、基于SBTi碳目标的碳追溯、碳确权、碳交易,建立政府、企业、园区和市场的综合治理体系。2、设定供应商、制造商和买家客户共同的碳目标和成本利益的分担机制,并形成绿色健康稳定的供应链。3、促进绿色能源、清洁生产、低碳技术的合作开发、知识共享和协同推广。4、构建产业园生态体系,树立共有的绿色低碳恒久的商誉、信誉、品牌声誉。对于企业制定零碳战略,要参照ESG体系标准,与品牌客户设定共同目标、确定减排指标和核算碳足迹、深度参与供应链工厂的减碳实践。
笔者将中国纺织产业园生态化转型思路和途径归纳如下:
1、建设新型的农工贸一体、政企研合作、可持续的时尚研发设计制造综合的生态产业园。
2、构造创新资源集聚盆地和科技创新极化高地,通过产业园平台促进科技(包括绿色低碳技术)范式革命和范式转移、市场应用和商业转化。
3、促进产业园纵向和横向深度整合:集约化的电、汽、热、水管理和供应,集约化的处理、排放、循环回用;智能化赋能的精益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治理。减少碳耗,提高碳效率。
4、以无限的数字信息数据资源取代有限的实物资本资源,用无限的再生资源替代枯竭的非再生资源,以强大的硅能替代或提升有限的碳能。
5、分布式绿能利用、资源管理和低碳治理,如碳足迹溯源、测量,碳确权、绿证和碳交易;设计零碳机制,发挥产业园内外产业网络和社会协同能力。
6、构建纺织服装为一体,材料与设计为两翼的时尚产业园布局,执行高标准的绿色、低碳、企业社会责任和自由贸易协定,加速全球时尚产业走向零碳。
[作者顾庆良系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国际产业集群研究(ICRD)发起者之一,国家发改委轻纺专家]近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受国际油价继续下行、部分工业品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收窄。从环比看,PPI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工业品是购买以后用于加工生产或企业经营用的产品。消费品和工业品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购买目的。如果一个消费者买一台割草机在自己的房子周围用,这割草机就是消费品。如果这个人买割草机为的是环境整理的生意,那这割草机就是工业品。
从生产目的的角度,工业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工业中间品,也可以称为中间型工业品(如原辅材料、零部件等),如阀门、管件、仪表、工具等,以服务于下游工业品企业为目的,但最终的产品可能是工业品也可能是消费品,其中消费品可能是耐用消费品也可能是快速消费品;第二类是最终工业品,主要服务于工业或工程,但亦有可能是民用产品。
根据参与生产过程的程度和价值大小角度也可划分为材料和部件、资本项目、供应品和服务三大类:(1)材料和部件。材料和部件指完全参与生产过程,其价值全部转移到最终产品的那些物品,又可以分为原材料以及半制成品和部件两大类。(2)资本项目。资本项目指辅助生产进行,其实体不形成最终产品,价值通过折旧、摊销的方式部分转移到最终产品之中的那些物品,包括装备和附属设备。(3)供应品和服务。供应品和服务指不形成最终产品,价值较低、消耗较快那类物品。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指数是通过调查收集部分代表企业的代表产品的价格变动资料加权计算的相对数,以反映工业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包括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企业出厂商品价格及工业企业中间投入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制定有关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依据。
工业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MRO市场主要区域为北美、欧洲、亚太、拉丁美洲,亚太为全球MRO占比最重的市场,占比37%,其中,北美和欧洲是高度成熟的市场,全球分销商在该地区拥有较高的渗透率。同时,北美和欧洲市场采用现代商业模式,采用电子采购方式,在外包水平和供应商整合方面拥有较高能力。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发展状况的指标之一,也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标准之一。从指数内涵及其所处环节看,工业品价格指数主要反映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即源头和中间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处于价格传导体系的中上游。我国工业品价格指数的调查产品有2700多种(规格品5000多种),已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中类186个(覆盖率已超过95%)。全国参与调查的市县410多个,调查各种规模和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近50000家。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工业品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显示:
近年来,工业品电商市场快速发展,2020年中国工业品电商市场规模0.77万亿元,较2019年的0.65万亿元增长1150亿元。未来随着国家政策对阳光化采购的推动、技术应用、企业自身对降本需求的增加及工业品B2B电商平台自身设施及服务的完善,工业品B2B电商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工业品B2B电商市场规模约达1.75万亿元。
数据显示,2014-2021年中国工业品电商及相关企业数量增长趋势,2020年、2021年中国工业品电商及相关企业数量连续两年下降,2021年中国工业品电商及相关企业数量为14971家,较2020年减少6908家,较2019年减少10021家。2021年中国工业品电商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共6起,融资金额总计超20.3亿元。其中:1月、4月、5月、6月、12月各1起融资。2021年1-12月中国工业品电商融资事件轮次分布来看,B级融资各3起,占50%;天使轮、Pre极、D级融资各有1起,各占16.67%。从融资省份分布来看,上海融资数2起,占33.33%;浙江,江苏、山东、广东融资数各1起,各占16.67%。
2021年中国工业品电商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涉及的平台包括:三块神铁、万千紧固件、固安捷、沂川商城、锐锢商城、蚂蚁工场。融资金额最高的是2021年10月22日锐锢商城获得春华资本、泰康人寿、普洛斯GLP等的D轮融资2.5亿美元。
随着中国工业增加值的上涨,对MRO工业品行业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工业增加值呈现逐年上涨态势,2022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上涨至401644.3亿元,2013-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6.79%。根据数据显示,全球MRO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涨态势,据不全统计,2021年全球MRO市场规模上涨至6714亿美元,2018-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3.36%。
工业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相比美、日等高度成熟的发达市场,中国MRO市场成熟度较低。在信息化程度方面,中国MRO B2B行业从交易信息目录化以及阿里巴巴等线上商城上线开始,目前处于由在线交易到产业互联的发展阶段,未来行业参与者逐步趋向多元化。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工业品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
下一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