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辉煌的湘浙小商品批发市场,十余年间陷入不断调整业态、不断招商的循环,业主们有些苦恼
市场业态转型,谁说了算?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广军
曾经的湘浙小商品批发市场,因为把“义乌模式”带到长沙而声名鹊起,曾经是不少市民购买小商品的最佳去处。然而,随着电商兴起对传统市场的冲击,这个批发市场也渐渐“泯然众人”,一直未能重整旗鼓。
今年,湘浙小商品批发市场更名为智超国际奥特莱斯广场,再次调整业态,意图重现昔日荣光,却遭遇“后院起火”,未能得到市场内一些业主和租户的支持。
市场转型为何遭遇如此境地?业态调整如何才能达到管理方、业主和租户、消费者多方满意,促进市场的长期发展?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记者探访 从“市场”到“广场”,装修升级,但人流稀少
位于湖南湘江新区枫林路与玉兰路交界处,昔日的湘浙小商品批发市场已经更名为智超国际奥特莱斯广场。在靠枫林路一侧,完成装修的外墙焕然一新,店铺大多也已开门营业。
但市场背面装修仍在进行中,湘浙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痕迹仍随处可见。一些门面卷闸门紧闭,有的甚至招牌都已脱落,只有招租广告贴在醒目处。
从不显眼的入口进入广场,负一楼是儿童世界馆和百合好货超市;一楼“精彩生活馆”,主营服装,还有手机数码、轻奢品;二楼“美力新生馆”,定位为小商品街区、美妆美甲美容护肤品等;三楼“风尚女性馆”,销售女装和箱包、皮具、男女鞋;四楼“运动潮流馆”,经营体育运动服饰/鞋、男装和床上用品等;五楼为“饕餮美食”,主打特色餐饮区和美食娱乐,正在升级改造中。
5月23日,一个寻常的工作日。记者逐层楼一一探访,发现一楼和三楼、四楼均已进驻不少品牌,但顾客并不多,更多的是各个商铺的导购员。几个年轻人结伴而来,见此情景,言语间颇感失望,“怎么变成这样子了”“我也不知道啊,好久没来过了”“电梯也不开,好像空调也没有”。
最为萧条的是二楼“美力新生馆”。记者看到,二楼只有几个商铺在开门营业,还有的开着没见到有人看店,其他大多数商铺空空如也,几张“旺铺出租,业主直租”的广告掉落在地上。
6月5日上午10时许,时隔多日记者再次来到广场,发现人流略有起色,扶梯也已开启。二楼靠近电梯口的几个门面正在营业,更多的商铺人去铺空。
人流稀少、招商不力,是不是市场调整没有对外推广呢?记者在抖音账号“智超国际奥特莱斯广场”看到,其发布的70多个视频中,大多数都是介绍童装和女装以及运动品牌;而“智超国际奥莱广场”微信公众号对产品和商家的推销,也集中在负一楼童装品牌店、三楼女装店和四楼的业态。
“这些都是奥莱联营/直营店,他们市场自己的物业。”一位知情业主告诉记者。
业主维权 渴望自主经营,要求不限制多业态招商
作为湘浙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业主,李红(化名)陪伴了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兴衰,见证了从市场到广场的更名,10余年来更是经历了市场多次业态调整。
2007年9月,李红与湘浙小商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下称公司)签订了一份商铺管理合同,“购买商铺之前必须签这份合同。”她说。
合同规定,公司享有“对长沙湘浙小商品批发市场实施业态统一规划、调整及统一经营管理、物业管理的权利,对管理范围的场地、设备、设施、环境卫生、治安消防、经营秩序及各项经营活动等事务全权实施管理”。业主则应“服从甲方统一管理及整体业态的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同时,业主自行出租商铺时或者转让商铺所有权的,应要求其承租人或者新的产权人与公司签订商铺管理合同。
合同还规定,协议自双方签字后生效,自业主商铺使用期满(包含丧失所有权)完清有关手续退出商场当日终止。“也就是说,只要业主还拥有商铺的所有权,就必须一直跟公司签订管理合同,满足他的条件。”
记者了解到,李红购买商铺后,一开始是将商铺返租给市场。到2011年2月之后开始自营,从此“进入不断调整业态、不断招商的循环中”。
“这个合同让我们陷入这样一种状态:虽然是自己的商铺,但没有话语权,没有真正自主经营的权利。”李红介绍,“这十几年来,从做小商品批发,到做美业,再到做女装,又到现在要求我们重新做小商品、美业,反正我们二楼就是市场的‘试验田’,永远在给他自己的物业做招商。市场发一个通知,二楼只能做某某业态了啊,那租户就得离开或者到市场自有的商铺去,不走就断电、清空门面,美其名曰‘统一业态’。接着我们又是几个月招租,好容易培养了新的客户群体,结果不到两年,又来新一轮调整。”
“2023年底,市场要改广场,又要进行业态调整,装修的时候直接把我的租户赶走了。我跟这个经营户合作很久了,还减免了她好几个月的租金。结果一句改业态,就让人家走了。”提起这事,李红依然意难平。她说,这些年来大家都知道这里一楼、二楼是卖服装的,改业态做小商品之后,人流量少了,也招不到租了,“造成我们二楼空租率这么高,完全是市场方造成的。”
李红告诉记者,目前二楼的三四十位业主已经组织了维权群,委托律师准备走法律程序,“有一部分返租的业主要求市场支付拖欠的返租款,更多的业主要求取消推广费、降低物业费,放开业态,重新聘请新的团队来进行管理,如果做不到这些,就解除与公司的管理合同,进行自主经营,由业主自己选择服务方进行管理。”
“门面经营的商品只要不违法就由业主说了算,调整业态也要跟我们业主来商量。”业主罗平(化名)的诉求是不限制多业态招商。他觉得,允许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商业形态共存,能够吸引更广泛的顾客群体,提升市场的整体吸引力,“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变和多方面的,多样化的业态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不同业态的商户也会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模式,为市场注入活力。”
“希望能聘请专业的管理团队,这个团队应该是有资质有成功案例的,能够在提升市场运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优化顾客体验方面,帮助市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业主曾艳(化名)这样说。
管理方说 统一业态提升购物体验,希望能盘活市场
走出市场大门,在几根旗杆下,于2005年12月写就的湘浙市场题记“……牵手业界精英,奉行诚信根本,潜心培育福市,竭诚造福百姓……”,字迹依然清晰。
在长沙市湘浙小商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志台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位来自浙江的企业家。
这是藏身于居民小区的一栋办公楼,董事长办公室稍显简陋,里面的办公桌、立式空调等也已很是陈旧。
林志台告诉记者,从2015年开始电商兴起,小商品市场就辉煌不再。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市场开始了各种业态的尝试,希望能够有起色,但一直收效甚微。“最多时有900余家经营户、经营上万种商品;到2019年的时候,我们还有600多家经营户;到2022年底只剩下180多家经营户了。”
“现在公司也很困难,我们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盘活市场,所以才进行了装修,重新统一业态,整体转型升级。”林志台认为,统一业态,从消费者角度,可以确保顾客在不同店铺获得相似的购物体验,提高满意度和忠诚度;从市场角度,能够帮助建立一致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认知,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管理上,也有助于对入驻商家实施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服务规范,确保市场的有序运营,更有效地分配资源,比如空间布局、广告位、促销活动等,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现在招商很难,但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但是要一步一步来,毕竟,市场200多个业主、400多家经营户和1000多个导购员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家庭,影响很大。”林志台最后说。
专家建议 优化配套服务吸引商家入驻
以浙江义乌为代表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模式,曾以庞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商品种类、低廉的价格和高效的物流体系而闻名。但在电商时代,新的市场环境需要这种传统专业市场模式做出相应调整,通过提升硬件设施、进驻餐饮业态、引入网红直播等方式,逐步由传统“收租者”的角色,向产业综合“服务者”转变,打造集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商贸市场、夜经济消费区等多元业态组合的复合型商贸业态。
“市场管理方为了适应市场、提升竞争力、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业态调整,无可厚非,这样可以让市场专注于特定领域,发展专业化的经营模式,提升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也更容易吸引品牌商家入驻。”长沙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彭遥义认为,通过统一业态,可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优化消费者体验,实现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这不失为应对电商等技术进步以及竞争压力、消费升级的手段之一。
但另一方面,改变业态也可能会对市场的业主和租户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空租期和收入减少等问题。“在调整期间,空租的摊位或店铺会导致业主的租金收入减少;现有商家也可能对新业态有所抵触,特别是如果新业态要求他们改变经营方式或进行额外的投资;对于管理方来说,业态调整后也会带来市场定位的风险,可能会吸引新消费群体,但同时也可能失去原有顾客。”
彭遥义建议,为了减轻这些影响,市场管理方可以为受影响的商家提供如租金减免、装修补贴等支持,并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吸引新的消费者。同时制定有效的招商策略,吸引符合新业态的优质商家入驻,尽快填补空缺铺面。“最重要的是,市场管理方要与现有商家进行及早沟通,解释业态调整的必要性和长期利益,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并留足充分的过渡期。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业态调整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为市场的长期发展和繁荣奠定基础。”